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集团的子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10万元取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80%,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 000方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在合并日甲公司资本公积原有借方余额1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万元。
A.10(借方)
B.10(贷方)
C.70(借方)
D.70(贷方
A.10(借方)
B.10(贷方)
C.70(借方)
D.70(贷方
A.甲公司只能要求乙公司付款,无权要求乙公司的六个子公司付款
B.甲公司只能要求乙公司的六个子公司付款,无权要求乙公司付款
C.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及其六个子公司对所欠货款承担连带责任
D.甲公司只能选择乙公司付款,但可要求其六个子公司承担补充付款责任
A.代理A公司,不代理B公司
B.代理B公司,不代理A公司
C.不代理任何一方,推荐其他律师代理
D.同时为双方代理
A.丁公司应当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B.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甲公司应当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D.丁公司、甲公司共同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A.甲国政府对A公司来源于本国、乙国的所得以及来源于丙国的股息收入征税,依据是居民税收管辖权
B.乙国政府对8公司的营业利润征税以及丙国政府对c公司征收企业所得税,依据都是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C.甲、丙两国政府分别对A公司和c公司征税,其税源是C公司的利润收入,构成了国际重叠征税
D.甲、乙两国政府同时对B公司的营业利润进行征税构成了国际重复征税
A.一切国际条约均不得直接作为国内法适用
B.《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可以视为中国的法律渊源
C.《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不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法院的判决违反了“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法院在判决时不应同时适用
A.甲银行100万元、乙银行300万元、丙银行200万元
B.甲银行得不到清偿、乙银行100万元、丙银行500万元
C.甲银行得不到清偿、乙银行300万元、丙银行300万元
D.甲银行100万元、乙银行200万元、丙银行300万元
2002年8月,光华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危机,为此.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并一致通过,决定公司解散。
(2)甲认为,按照法律规定光华公司成立应当公告,甲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光华公司成立的日期应当是哪一天?
(4)光华公司与美国丁公司达成的初步协议中有哪些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之处,为什么?
(5)光华公司董事会决定将公司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6)光华公司董事会决定公司解散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1)甲公司拥有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500万元,持股比例30%。2003年12月31日,甲公司与K公司签署投资转让协议,拟以450万元的价格转让该项长期股权投资,已收到价款300万元,但尚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甲公司以该项长期股权投资正在转让之中为由,不再计减值准备。
(2)乙公司于2002年5月 为L公司1年期银行借款1000万元提供担保,因L公司不能及时偿还,银行于2003年11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03年12月31日,乙公司在咨询律师后,根据L公司的财务状况,计提了500万元的预计负债。对上述预计负债,乙公司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截止审计工作完成日,法院未对该项诉讼做出判决。
(3)丙公司在2003年度向其控股股东M公司以市场价格销售产品5000万元,以成本加成价格购入原材料3000万元,上述销售和采购分别占丙公司当年销售、购货的比例为30%和40%,丙公司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
(4)丁公司于2003年11月20日发现,2002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费用200万元。丁公司在编制2003年度会计报表时,对此项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追溯调整了相关会计报表项目,并在会计报表 附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
(5)戊公司于2003年末更换了大股东,并成立了新的董事会,继任法定代表人以刚上任不了解以前年度情况为由,拒绝签署2003年度已审会计报表和提供管理当局声明书。原法定代表人以不再继续履行职责为由,也拒绝签署2003年度已审计会计报表和提供的管理当局声明书。
要求:
假定上述情况对各被审计单位2003年度会计报表的影响都是重要的,且各被审计单位均拒绝接受A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审计处理建议(如有)。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请分别针对上述5种情况,判断A注册会计师应对2003年度会计报表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并简要说明理由。
A.交付该钢材的行为
B.该批钢材 (⊙o⊙)
C.甲公司和乙公司
D.乙公司收到钢材后向甲公司付款的行为
A.意外事件
B.无因管理
C.不当得利
D.善意取得
A.该企业已经解散,乙公司的债权已经消灭
B.乙公司对张某的债权受2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C.张某对乙公司的责任期限是5年,自甲企业解散之日起算
D.张某对乙公司的责任期限不受中止、中断和延长的限制